典型企業涂鴉智能:根據信通院統計,涂鴉智能在2020年新增的連接設備數同比增速為94%,居行業首位。
物聯網云平臺是物聯網平臺與云計算的技術融合,是架設在IaaS層上的PaaS軟件,通過聯動感知層和應用層,向下連接、管理物聯網終端設備,歸集、存儲感知數據,向上提供應用開發的標準接口和共性工具模塊,以SaaS軟件的形態間接觸達最終用戶(也存在部分行業為云平臺軟件,如工業物聯網),通過對數據的處理、分析和可視化,驅動理性、高效決策。物聯網云平臺是物聯網體系的中樞神經,協調整合海量設備、信息,構建高效、持續拓展的生態,是物聯網產業的價值凝結。
隨著設備連接量增長、數據資源沉淀、分析能力提升、場景應用豐富且深入,物聯網云平臺的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
物聯網云平臺基于PaaS發展,遵循云服務的部署模式,通常分為公有云與非公有云兩種模式(私有云、混合云、專有云等)。
從需求角度看,公有云部署的高開放性、低成本開發與標準化模式以及高可復用性等特點契合物聯網云平臺的需求特征,即可有效解決連通性缺乏與場景割裂等應用問題;
從應用角度上,目前生活與生產相關場景中,大部分物聯網云平臺以公有云的部署方式為主,而涉及到定制化開發需求高、網絡安全私有化屬性高的政務、醫療、交通安防等場景中,物聯網云平臺更多是作為云能力的一部分整合至解決方案中銷向最終客戶。
物聯網云平臺定位于物聯網技術的中間核心層,其主要作用為向下連接智能化設備,向上承接應用層。物聯網云平臺根植于PaaS環境,以數據為養分生長,通過各類IoT平臺加工,將數據向下游應用賦能,呈現出從上游終端到下游用戶數據價值逐步升遷的邏輯。
數據價值升遷由跨業務的物聯網設備統一管理的需求產生,其關鍵組成部分為四類IoT平臺:
1)連接管理平臺:解決跨業務棧的海量異構設備接入;
2)設備管理平臺:設備的統一管理、控制與固件升級;
3)應用使能平臺:提供數據開發工具與環境;
4)業務分析平臺:調取云計算與AI等數據分析能力為客戶提供數據洞察服務。
物聯網云平臺正處于沉淀后模式探索、即將步入快速發展前的拐點階段。物聯網云平臺的發展得益于智能家居行業的垂直生態發展,在連接量、參與者和用戶不斷增加后,復用現有的云技術開發和應用經驗,不斷向其他應用場景縱向擴展。由海量接入及復雜設備類型管理興起,物聯網云平臺的核心價值也將隨著發展到穩定階段,由關注底層硬件向軟件平臺多場景化的業務能力轉變。
“數據”是物聯網云平臺的關鍵養分,物聯網云平臺的競爭邏輯也圍繞“數據”展開:
1)從平臺本身而言,各廠商更多通過做大連接量以期獲得后期的數據變現能力。而海量連接量與高并發量要求平臺至少具備基礎的數據管控、網絡連接以及網絡安全能力;
2)追溯至數據生產角度,廠商需要掌握更多公開數據模板、數據模型數量來優化算法、數據與物模型;
3)從經濟效益而言,數據服務的能力決定廠商能否基于場景快速變現,廠商一方面需將服務拆組成不同的服務組件,供給不同的細分應用場景,另一方面也需考慮非標化的解決方案的產品化實現路徑,以期實現更高復用性。
典型企業:涂鴉智能
根據信通院統計,涂鴉智能在2020年新增的連接設備數同比增速為94%,居行業首位。
公有云部署模式將占據主導地位,專有云平臺滿足中間需求。
隨著設備入網逐漸增多,廠商追求規模經濟,上述場景中更多架設在非公有云的物聯網平臺企業將會更傾向于公有云部署模式,以尋求更低的部署成本、更快的規模增速。
中小微企業因資金實力欠缺,或更多偏于接入第三方云平臺,以享互聯互通的經濟效益;而對于對數據安全要求更高的企業以及資金周轉能力中等的工業企業或垂類硬件企業,更適于專有云的部署模式——應用層開放共享,資源池私密與穩定。
物聯網云平臺廠商在發展的過程中無法避免互相搶占連接市場的情況出現,市場相對割裂。目前,物聯網云平臺的五類核心廠商間有相互達成合作協議、發揮各自優勢,以實現云平臺間的互聯互通的趨勢。
例如,云平臺廠商憑借云計算、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為企業提供PaaS層服務和軟件開發平臺,打通雙方云端賬戶體系,推動傳統垂類企業的智能化部署和數字化轉型;同時,自身也可借助通信領域廠商的市場覆蓋與服務優勢廣泛聚合內容與應用,借助垂類企業的渠道能力、在傳統行業的覆蓋度等優勢開拓新的市場領域,打造多行業的智能化解決方案。